白露为霜(民间谣曲中的白露为霜)

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为秋季的第十五个节气。是古人将“惊蛰后,蛰虫被霜可死,不过还未有,故曰白露”。

其中关于白露的谣曲极广。如明代文人俞樾收《芝田杂记·白露》:“颍川一曲名〈白露为霜〉,甚动听。”这是一首清代郡守所写的现代歌曲《采桑子·白露为霜》的前苞子部分,经地方民间流传发展而来的赞颂白露的谣曲。

这首民间谣曲描述了白露的到来意味着经历了漫长的夏天,大地开始进入收获季节,蚕儿准备吐丝,桑树的叶子开始黄落,这个季节也是一切充满生命的开始落脚的时候。白露为霜的形象,使人们感到自然界的转型也是如此顺理成章,该到来的都将到来。

白露之时,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感恩思考之季,也是展示天人合一,荣辱与共精神理念的佳日。中国人凭此感知自然之轮回,用“祭白”礼仪超越空间与时间的界限,表达自己恭敬、感恩之意。如今的我们也不应该忘了感知与感恩自然,珍爱生态环境,爱护着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。

相关信息